“短期我们认为挑战很大,但是长期我还是非常看好这个大的环境,特别是创新创业的大环境。”
12月19日,创业邦年度公开课「内生增长,逆市盈利」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北极光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发表了题为“资本寒冬下的应对之道”的演讲授课。
犀利观点如下:
1、说(现在)是寒冬,是跟去年、前年相比,如果跟未来比,不叫寒冬,这是常态。
2、科技进入加速发展的长周期中,未来创新创业的机会来自于消费升级、科技创新。
3、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跟资本市场的冷热、是不是寒冬没有关系。真的做好了包括创意、团队、能力、价值观各方面的准备,那今天出来创业,不是一个坏事情。
4、现在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的好时机。小企业战胜大企业的唯一方法就是速度快。
以下为演讲实录:
短期挑战很大,
长期非常看好创新创业大环境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个命题作文“资本寒冬下的应对之道”,其实我自己对资本寒冬这个词,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说(现在)是寒冬,是跟去年、前年相比,如果跟未来比,不叫寒冬,这是常态。
简单总结一下2019年,基本上风投行业今年整体投资的案子个数和金额总量是去年的70%左右。
而且每个企业从开始融资,到最后交割的时间周期也增长了——这是所有vc碰到的情况,从融资角度来,是企业家遇到的寒冬。
为什么我又说不能叫寒冬呢?因为头部vc还是能融到资,还是有钱的,用「分化」来形容vc行业更准确。
在2万家注册的vc、pe机构中可能超过90%都遇到了融资困难,除政府外过去人民币基金来自企业家和一些市场化的来源,出现了大幅度下跌。
这也是为什么我刚才说往前看这是常态,至少2020年,我看不到(市场)会突然起来,所以大家还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但是大家也不要太绝望。好的公司还是能融到资——
一些一线的(特别是美元、人民币)双币大基金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科创板包括创业板的改革,使得中国资本市场还在不断往前走,整体还是不错的。
短期我们认为挑战很大,但是长期我还是非常看好这个大的环境,特别是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对经济长期的发展也非常乐观。
创新创业的机会来自两大驱动力
整个生态环境跟过去5年前、10年前比有很大的变化,资本总量增加,创业人才的专业素质也有很大改善。当生态环境在变化,机会很多的时候,创业创新就会很好。
机会来自于两大经济发展的长期驱动力:
第一个是消费升级。消费升级在整个中国还在继续发生。
虽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在减少、在消失,但是消费依然有机会。
一是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在提高。且速度比gdp增长的速度还快,大家有钱还会继续消费,这是总量的概念。
二是中国社会的变化特别快。从过去40年看就是这样,这些变化就带来了创业、创新和投资的机会,谁能掌握这些变化就能掌握机会。
其中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代际变化。
中国一代一代人都在成长,比如说「银发经济」,77届上大学的人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了,大家慢慢发现很多退休的老人不同于以往,他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身体也健康,但精神需求也很大,所以就带来了满足老人精神需求的机会。
再比如,线上教育从过去两三年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线下走到线上。原因在于,现在开始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们的家长,他们赶上了90年代末期高考扩招,知识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他们更加重视教育,包括线上教育。
还有90后、95后、00后等等代际不同带来的变化,带来了包括中国本土新品牌的机会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变化和机会,所以中国还是有投资创业很好的环境。
第二个大的驱动力是科技创新。
科技已经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长周期中。
在中国,科技的发展也有政府与政策的支持。在由此带来的许许多多的创业机会中,有两个最大的方向。
1、it产业革命。
从底层的芯片,到传感器、5g、iot、计算芯片、存储芯片,都在发生很大变化,有技术本身的进步,也有市场的推动。
还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过去的大数据,除了帮企业提高效率之外,还能应用到企业决策当中去提高决策能力,这完全跟过去是不一样的概念,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
包括无人驾驶、车载,我们叫aiot,整个it行业未来5年、10年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2、健康医疗生命科学。
这个是未来10年、20年、30年都会发生很大变革且有很多的机会的行业。
精准医疗、基因测序、蛋白组学等等一个一个的出来,包括生物制药,医疗设备,诊断,服务,数据医疗等所有方面都在加速向前。
各种科技期刊上发表的具有突破性的文章频率越来越高,这些文章都会代表未来。
比如说我们大家知道癌症检测、诊断和治疗、靶向药在过去几年有很大进步,未来会有更多进步。
前几天看到帕金森、老年痴呆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在都开始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甚至有一些抗衰老的方法、药物,大家研究得也比较多了。
所以人们对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视,导致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且科技在后面支持,加上前面这些需求的拉动,使得健康生命科学方面的机会很多,投资也不会少。
创业是生活方式的选择
长远看,我们有很多机会,但在今天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怎么应对?如果你觉得2020年的资本市场不好,该怎么应对?
我来之前了解,在座有1/3是想去创业、融资的,还有2/3的是已经拿过投资了,这两种情况,应对方法不太一样。
如果你还没拿到钱,或者自己想创业的,但还没有跟资本、vc交流过,我给大家几个概念。
第一个,创业不创业跟资本市场的冷热、是不是寒冬没有关系。
千万别认为创业时机跟资本市场冷热相关,所以现在创业时机不对,我觉得大错特错。
创业是有时机,但是这个时机跟资本市场的冷热关系不大,如果你这么想的话,可能就走在了错误的路上。
创业是什么?是你自己的一个生活方式。
你想不想干这件事?你是不是创业的人?不管资本向好还是资本向坏,创业是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事,中间一定会遇到挫折,可能你现在拿到钱了,过两年可能就拿不到钱了,你是不是敢冒风险?
创业是不是你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生活方式?
人生可以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方式去过,可以很happy的过一生,有些人喜欢创业,有些人不喜欢创业。我们自己也要问一下自己,你是哪种人?
如果你就是这一辈要创业,那你的时机点在哪儿?在于你自己有没有准备好,不在于市场怎么样。
这些准备包括第一你有没有一个很好的创意?这个创意不是新的就是好的,而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判断它是不是解决了一个痛点、刚需,这个市场有多大,市场里已经有谁,是不是已经是红海了,我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我能不能建立壁垒。这些你都要反复琢磨。
可能你一生当中不断有创意,到第十个创意的时候你觉得可能是可以创业的。
做好一个企业不是只有一个「一」就行的,完全不是有个想法就可以做的,除了创意,创业的准备还要看你有没有这种能力:
我出来创业了,有没有人跟我一块干?或者几个人一块干?这就要求你的网络、你过去的朋友、你的价值观都够让你成为一个公司的领导人,能带领一帮人或者几个人一起做。
如果你都没有这样的能力,或者说我就是一个工程师,眼界看得不宽,没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今天创业就害了你自己,也做不起来。
当你这些都有,正好时机到了,几个朋友也处于思考该怎么做的时候,可以具体聊。
因为有时候你有很好的创意,一个很合适的一起创业的朋友在大公司里不想创业,那你也没办法;有时候很巧大家都想在这个时候创业,几个朋友一起创业,有很好的创意,那才可以考虑开始。
(创业的时机)是看这些,而不是看今天资本市场的好坏。
好的企业在今天照样可以融到资,不是vc所有的企业都不投资了,而是对能做到头部的企业更重视。
头部企业不是今天已经做得很好了,而是未来持续有竞争力。我们看的角度也是事和人,人将来能不能成为头部,企业做的事能不能成为头部企业,如果这些都是,这样的企业今天照样能融到资。
而不好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很火的时候虽然能融到资,但是好事吗?不是好事。
现在如果融不到资,大概率你有一些地方不受风投喜欢,要自己琢磨问题在哪,不要在自己或者团队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拿到了钱,不如准备好了再去融资。所以今天的情况,对企业来说有更大的挑战,但不是坏事。
企业如果拿不到钱,好的企业也能活下来,而且在这个时候活下来的企业质量会更高。
所以首先你要真是一个很想创业的人,而且你真的是做好了包括创意、团队、能力各方面的准备,那你今天出来创业,不是一个坏事情。但如果不是,再好的(能融到资的)时间点也都没有用。
打造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好时机
可能更多人拿到了天使轮,a轮,现在融b轮或者c轮很困难,怎么办?这是很实际的问题。过去我自己在创业的时候也碰到过,我之前创立的公司4年上市,听着挺顺利的,但中间我们也险些“死”过好几次,都是因为拿不到钱。
怎么办?我以自己的经历和我看到的一些例子说一下。
首先,ceo的第一要务是现金流管理。
无论资本市场好还是不好,ceo的第一要务就是现金流管理。好多很好的企业就是因为现金流断了,公司死了,非常可惜。
你可能觉得,现金流管理听着就是钱嘛。不知道你对你公司现金了解、熟悉的情况怎么样。
我碰到很多企业家,我问他现金流管理怎么样,比如问“你银行里钱有多少?”,他说“我得回去问问cfo”,问“应收账款有多少?”他说“好像还行吧,我回去问问cfo”。
在今天这个情况下,这样的ceo真的是不合格的。你不一定每天知道公司银行里有多少钱,至少一个星期知道一次。尤其对早期公司来说,如果对现金流的管理没到这种精细程度,就说明你不懂得什么叫现金流管理。
现金流管理无非就是「出和入」,其实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每次批钱的时候都是很小的数目,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小钱加起来是巨大的数目。
如果你没有在隔相对短的时间看到底花了多少钱,是没有概念的。经常是上个月觉得现金还挺充足的,开销不是很高,但没有想到一个月内突然发生了变化,等意识到的时候现金都没了。
所以,在做现金流管理的时候,第一,管理的精细度要做好,第二,一定要做好现金流的预算。
很多企业家觉得我有这么多钱,我先花了,没有做现金流的预算,当你把现金流的预算做了之后,你就知道你每个月除了工资、房租等等固定的花销,你就知道怎么控制现金运用了,所以头脑里一定要有现金流的概念。
再有,我个人认为给员工工资很低是不对的,相反是(应该)更看重流动资金。
比如说营销,做广告投入,要更好的计算我怎么有效的做广告,或者我今天还没有收入的时候该怎么控制其他方面流动资金的管理,这些要先想好。其实现金流预算还跟公司聚焦有关,这对现金流影响也很大,上述是出的方面。
入的方面,要有清晰的概念,很多企业虽然表面收入提高或者订单增加,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应收账款出了大问题。
在今天的情况下,你要知道,很多企业,(如果)你的客户付不了钱,你自己会被拖死,所以很多时候你要控制应收账款,包括催收账,使用一些银行手段等等,把毛利率降低下来,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
第二,掌握融资节奏。
如果你过去是考虑3~6个月能融到资,现在你要考虑6~9个月甚至更久才能融到资。
在你还有一年的钱的时候可能就要考虑融资了,9个月的时候就要非常认真的做融资了,到6个月的时候还没有融资就要亮红灯了。
要提前做准备,比以前更早的融资。那是不是融资越早越好?也不是,不能ceo整天就跟投资人打交道,最重要的还是公司内部产品业务的运营,而不是在融资上。如果ceo时间都花在融资上是有巨大问题的。所以,要掌握融资节奏。
融资这件事没有所谓中间状态,要么特热、要么特冷,怎么能让公司热?
首先,把握好节奏。
最好几家投资公司在大概同样的时间里给你投资的机会,行业现状决定了这样企业就有机会热起来了,你们要把握这个节奏,自己去控制。
fa重要,但是fa也要你来管,fa可能会帮你省时间,也会告诉你什么vc可以介绍,但是真正投资人是看你对行业的理解,具体的细节我今天不讲,总之,把握融资的节奏也很重要。
其次,不要随便高报价。
过去资本市场好的时候,可能有企业先出来谈一圈,说一个很高的价格,不行再往下降,这种战略在今天也不行,有很大的危险,一旦投资人觉得你贵,就不跟你谈了。
在今天的情况下去融资,你开始就要有更准确的估计,更实际的判断,一拖就完,所以要把握这一点,这是对ceo巨大的挑战。
ceo的能力中,融资能力过去不太考虑,但这确实是今天的现状,「我怎么面对投资」给创始人、ceo都提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在早期的公司里,要注重打造产品力。
1.产品力的打造包括几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聚焦,聚焦在主营业务。
产品上如果不聚焦,你讲同时做三四件事,vc就会担心。我见到太多的小公司,是因为开始太激进,多个产品线,多个市场一块发展,最后觉得太激进了,又往回收,结果都比较惨。因为你要给人家补偿,你做错的地方,公司的品牌、企业的文化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你把你最主要想做的那件事做好,在这一点上成为老大,而不是铺很开,在每一个市场上都是老三、老四。
在今天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更是这样,大家一定要注意聚焦,聚焦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你会说,我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去做呢?市场上还有空白,我不做别人做怎么办?投资人是不是更关注更大的故事,故事更大是不是融资就更容易?
这是一个双刃剑,但是在今天,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优势。
因为花钱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旦拿了别人的钱你就要对别人负责,你招到的人你也要对他们负责,如果说你哪天说对不起我发不起工资了,可不仅仅是一句话的事。
所以希望各位事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做的时候要聚焦来干。
2.关于产品力打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定market entry strategy。
不能光想着说我做一个什么事,而是想着这个东西怎么进入市场,这是跟花钱紧密相关的有时候把一个东西做出来需要一部分钱,把一个东西做好,花的钱更多,把东西推广规模做大,让用户欢迎、接受,花的钱更更多。
所以这一点极其重要,用什么样的渠道?怎么来推?推出去以后再如何迭代,把产品越做越好,还是先把产品想好再推,有时候不是产品不对,是策略没做好。
3.还有一点,打造产品力时,很重要的事还要考虑如何建立壁垒。
以前,一个产品第一个做出来的企业就快速推广,然后变成最大,就成为壁垒,别人进不来了,这种机会现在越来越少。
过去还有过企业先很快的融资做大,再融资再做大,砸出一个头部企业来,这事也发生过,但随着现在互联网流量越来越贵,也有失败的例子。
你会发现,现在这个世界不一样了,在这个情况下我个人觉得你要考虑你有没有壁垒,用户规模不见得是长期的壁垒,有的用户规模很大也不见得能变现,这些问题都是在产品早期的时候就要想清楚的。
第四,小企业战胜大企业的唯一方法:速度快。
我个人坚定的相信,小企业战胜大企业的唯一方法就是速度快。
收入增长得快,用户扩大得快,招人招得快,花钱花得快,是不是就是快?
快指做事的态度——今天的事不留到明天办,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的速度快,产品的迭代速度快,而不是单纯的收入成长快。
快是一个文化——你要让你的员工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因为这种快,其实跟组织架构相关。你的激励机制、文化都会产生变化。发现用户刚性需求的速度要快、找到用户最喜欢的产品速度要快,这都不是收入成长的问题,所有都要融到你的文化里。
快是对的,但是不仅仅这么简单,当你东西没准备好的时候,你花再多钱也起不来。
第五,做企业是搭建一个组织架构。
我们做企业不只是做产品,我们做企业是建立一个组织,组织里面最重要的是人。
建立一个组织,创始人的目光更要聚焦在内部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上,而不仅仅是怎么打败竞争对手。
你打败他的方法不是靠把他客户抢过来就一定行的,最终方法,你是不是一个更好的组织。
这话可能对于今天企业规模还很小的企业家来说不太理解,我为什么还提呢?
因为当过几年你回过头来看其实你的企业文化,企业状态跟早期的想法,跟创始人的思路相关,在刚开始就确定了。如果你在最初没有意识到,最后再改就很难了,所以很早的时候就要注意到,把重点放在人上。
要建立一个组织模式,而不是什么事都自己干。很多事情也重要,但是该放权还是要放权,你的聚焦点还是要在人身上。
你可能说,今天这个时候我们也没钱雇人了,尤其很多小企业很关注现金流的问题,那就考验你了。你凭什么把他招过来,让人家很好的给你干?这是对你很大的锻炼。
不管是用什么方式,情怀也好,理想也好,和你对未来的憧憬也好,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你把人招过来、留住,建立这样一个组织,那一定是能打仗的。
越是这个时候,公司工资也不富裕,你留下来的人和文化是很珍贵的,若干年后你会发现就是这些人最终成就了公司,就像阿里的十八罗汉。
公司成长得很快,你早期的目光就要放在内部怎么招人、选拔人、培养人方面,也包括组织架构。
今天外部竞争没有像以前那么激烈的时候,反而是企业练内功的好时期。
刚才我讲的包括组织建设、企业发展速度、现金流、融资、产品力,都是在今天这个资本环境下你更要花时间去考虑,去做的。
如果这些都做的好的企业,有可能当资本市场变好了的时候,你已经占到先机,发展会更快。
我自己从心底里认为,现在这个时间点是给我们想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好的企业最好的时间。我也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出来的好企业,一定也是vc将来会关注的企业。
最后希望大家能“活”下来,资本寒冬过去之后能变得更好,谢谢大家。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