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产品质量分级要素与质量等级划分中外观可直观地反映产品的外在品质。尤其是光泽和色泽不仅左右人们的喜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品的质量,如虾在颜色上的变化与品质差异有关,新鲜的虾体完整有光泽,体表纹理清晰,皮壳呈青灰色,半透明;不新鲜的虾体色由半透明逐渐变深,壳变红或变黑。感官评定方法可以以zui直接的方式反映产品特征,但评定结果难免带有主观性,是对质量的一种模糊评定,不能准确量化。
某水产研究所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虾品质评估系统,希望研究开发一个虾包装和分级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代替手工操作对虾类进行分级和包装。旨在为促进中国水产品的品质评价及等级划分体系标准化与合理化建设提供参考。实验中采用了彩谱科技的cs-660分光测色仪。
cs-660分光测色仪
水产品在贮藏过程中,表观的色泽在亮度、明度、纯度上都有所改变,这种变化的趋势与产品感官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在欧洲的水产品质量检验中,cielab系统常被用于对样品进行色差测量,以明−暗、黄−蓝、红−绿3种属性的三维坐标系统来描述。研究人员采用cielab系统对熟虾仁进行了色泽测定,选取虾胸部*节*位置,用彩谱cs-660分光测色仪测量,以l值(明度指数)来进行其色泽的评价。同样采用cielab系统的分光测色仪测量冷冻虾的虾壳和虾肉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色泽变化,实验的结果如下表:
表一虾肉色泽特性分析
注:同一行具有不同字母的数值间统计差异显著(p<0.05).n=10;x±sd
实验结果发现b值(黄蓝色品指数)的变化与感官评价有很好相关性。对不同养殖模式的对虾样品分析表明,l与感官评定有较好的一致性,a(红绿色品指数)和b对品质评定有参考作用。
分级要素应选择与品质质量密切相关的产品特征要素,并且能够被准确和统一度量、解释和识别。在未来的在对虾分级体系研究中,可以以感官评定为基础,引入色差仪、分光测色仪等检测分析技术对产品品质进行定量分析。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感官评价方法主观性太强的不足,为全面评价水产品的品质状况提供参考依据。